覺察情緒,趣味尋寶——記大二中心理科校本教研活動
2021年9月27日,為了促進新教師的專業成長,加強大二中心理科的交流,心理科林麗云老師帶領蘇元初一(3)班的同學們開展了以情緒為主題的公開課——《尋“寶”記》。作為心理科新教師培養方案的系列活動之一,我校心理科的各位教師參與了本次聽課及研討活動,展開了積極的交流和深入的學習。
本節情緒課堂,林老師設置了四個環節,首先邀請同學們“變身搜查探員”,以“小元上學記”這一故事開場,通過捕捉情緒詞語,作出相應動作,喚醒了學生的情緒,引起了學生的共鳴,調動了課堂氛圍。接下來,“變身采冰達人”,利用《頭腦特工隊》的相關材料,引導學生探索情緒背后的需求,認識到情緒的價值所在。然后,“變身情緒畫手”環節,引導學生入學后自身的情緒狀態,并將把內隱的情緒外化和表達,看到自己情緒背后的需求和渴望。最后通過“變身寶藏詩人”,引導學生和情緒伙伴對話,學會接納情緒伙伴,進而總結升華本節課的主題。
課后,心理科各位教師對本節課進行了點評和研討,氛圍十分融洽和熱烈。一方面,作為新教師的第一堂公開課,林老師在整個授課過程娓娓道來,積極地關注學生,及時地給予反饋。同時能夠有溫度地提醒學生一些上課細節,具有心理老師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其次,在課程設計上,整堂課有深度也有廣度,形式多樣豐富。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情緒特點設計暖身活動,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和活動體驗。通過利用外化技術,用“情緒伙伴”的形式將情緒轉換成了可愛的、功能性的角色,引導學生覺察情緒,認識到情緒的價值和需求。
另一方面,心理科教師也提出了部分建議,利用冰山理論引導學生認識到情緒背后的需求這一環節存在一定難度,未來可以結合更加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和總結等等。林麗云老師也對本次課程進行了總結反思,幫助學生看到情緒背后的需求這一目標很重要,需要在學生的生成資料基礎上引導,對初一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同時作為新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教學過程的過渡轉換還存在一定不足,也希望繼續通過學習和交流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楊海榮老師也鼓勵老師們在心理課堂上可以多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同時貼合學生需求,結合心理模型和理論,來拓展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至此,本次校本教研活動順利結束。一堂心理課,要想學生有所悟,教師有所成,從前期準備,到課堂實施,再到課后反思,每一個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細心準備。同時一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而一群人的智慧是可以無限擴展的,心理科集中各位老師們的專業力量,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下積極地交流和學習,不斷升級課堂教學,提升教師專業技能,期待下一次的靈感火花和思想碰撞。